兵种配置的核心在于理解各兵种的定位与协同作战机制。陆军作为基础战力,步兵是前期占领建筑的关键单位,但其防御力极低,需要与其他部队配合使用。摩托化步兵视野较大且对士兵伤害较高,适合突击敌方后排炮兵。轻型坦克建议选择斯图亚特,因其碎片获取相对容易,升级至6-7级较为轻松。中型坦克前期作用有限,建造消耗橡胶资源,可能影响建设进度,不如直接过渡到重型坦克。重型坦克中虎式是后期主力,但需要投入资源升级,平民玩家可选择潘兴作为替代。
炮兵部队是中期战场的支柱,反坦克炮和榴弹炮属于必出装备,但其移动速度缓慢且防御薄弱,需部署在安全位置。炮兵射程大于自身视野,必须依靠前排单位提供视野才能有效攻击。炮车作为炮兵后期替代品,具备自主移动能力且保留森林攻击加成,喀秋莎和龙卷风是后期必备兵种。攻城车专精建筑破坏,需保持120距离站位以避免炮塔仇恨转移,其对抗其他兵种时伤害效率极低,不应参与常规交战。
侦察单位在战术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侦察车前期承担开视野、攻击步兵和建筑等多项任务,但其核心职能仍是战场侦查而非直接作战。装甲车同样应作为移动视野平台使用,错误地将其作为前排肉盾会导致战术信息缺失。合理运用侦察单位能提前发现敌方援军或包抄部队,避免陷入被动局面。缺乏视野支持的炮兵和远程单位无法发挥应有战力,这是许多配置方案的常见缺陷。
空军部队在游戏后期占据战略主导地位,运输机提供快速支援能力,轰炸机和战斗机则具备跨地形机动优势。对空防御需依赖龙卷风等专业防空单位,特别是在应对集群轰炸机时。海军单位虽未在资料中详细提及,但海岸作战中火箭炮可提供有效的岸基支援。所有兵种配置必须考虑资源消耗与生产周期的平衡,例如橡胶资源在摩托化与中型坦克生产间的分配矛盾。
后期兵种配置需围绕军团城市展开,这类城市可生产高级军备并实现资源协同。虎王坦克主要通过联赛获取,24级主城后可直接购买鼠式坦克。战场策略应与兵种配置同步优化,救死扶伤等治疗策略能有效维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干扰射击等减益策略可强化输出效率。配置方案必须随战场等级提升动态调整,早期以反坦克炮为核心的防御阵容需逐步过渡到包含火箭炮和重坦的进攻体系。
兵种科技升级路径需要长期规划,轻型坦克选择斯图亚特可享受签到碎片福利,而重型坦克则建议优先发展虎式。攻城炮和M60等车辆应把握折扣碎片机会进行强化。每个战场阶段都存在最优兵种组合,例如前期8支轻型坦克配合5支反坦克炮能应对多数1v1局面,后期则需要将火箭炮纳入标准配置以实现多目标打击。配置方案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对兵种特性、资源分配和战场态势的综合判断。